那天,我沉浸在思绪中,深信自己生错了时代,拥有的价值观如今被大多数我接触的人所忽略。于是,我越来越多地体验到一种内心的冲突——尽管我身边围绕着许多人,他们却对我认为不可接受的事情不屑一顾,令我感到更加孤独。没错,我也是个浪漫主义者,我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我怀念那些曾经被重视的小事,我有权坚持和信仰我认为重要但在我们关系中缺失的东西。
我不断在想,今天如果寄封信给某人,而回信需要等待很长时间,那该多疯狂啊。也许回信会寄在一张明信片上,附着照片和唇印,散发着那种让人沉醉的香水气息,让你仿佛能尝到那份真实的存在。事实上,在那个时代,我们懂得等待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培养一段友情或爱情所需付出的努力。我们知道一切都不易,因此更懂得珍惜。如今,一些关系很快就开始又结束,人们只真切地认识彼此在社交软件上常用的表情符号、喜欢的姿势、以及他们使用省略号的方式,而几乎不使用逗号。但他们对彼此的声音、情感、以及真切凝视对方眼睛的机会知之甚少。
如今,我们常常会通过对方阅读和回复消息的速度来衡量对方对我们的关注。仅仅因为一条消息未得到回复,就足以引发争吵,制造混乱。因为在这个急促的时代,我们已不懂得等待。这正是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所付出的代价,虽然我们彼此在虚拟世界里看似很近,实际上却相距甚远。
在我父母的时代、祖父母的时代,关系一旦结束便是真正的结束。而今天,关系刚开始便很快出现变数,往往还未走远。就像那些关系在某个随意的聊天中悄然开始,也可能仅因一条被忽视的 WhatsApp 消息、一次 Twitter 的取消关注,或者 Facebook 上数不清的暗讽而结束。如今,人们用短信结束一段关系,并认为一段故事可以被如此含糊地中断——只用几个毫无表情的字符、寥寥几句解释,就能显示出他们决策的坚定。结束一段关系总是痛苦的,但为何要以如此自私和冷漠的方式结束?谈论“我们需要谈谈”总是让人尴尬,但我依然更喜欢直视对方的眼睛,表达我的意见和不满,听到真话,即便我不完全认同,但至少彼此尊重。我认为那非常宝贵,但对于很多人来说,那已不再意味着什么。
我们没有义务喜欢某人,但我们应该尊重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可惜的是,如今越来越少有人懂得尊重,只顾自己。当人们习惯了处处不尊重,就会认为这很正常,进而成为散播这种行为的一员,这本该是绝对不可接受的。我们这一代充斥着被宠坏的人,他们越来越逃避责任,只想享受生活的美好,却在遇到困难时惊慌失措。有人擅长于享受短暂的夜晚,却几乎不懂得为某人奉献一个完整的月亮。他们知道如何说服别人享受几分钟的美好时光,却不知道如何真正地留住一个人。他们急于生活,用那套老生常谈的理论宣称一个人必须快乐而无牵无挂,宣扬生活中所有快乐都必须尽情体验。他们认为目的可以证明手段的正当性,即便需要欺骗、利用他人、伪造感情、假装成别人也在所不惜。
每当有人为别人做些什么时,他们都应该问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我会怎样感受?我会喜欢还是讨厌?
但事实是,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索求很多,而付出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一切都应是暂时的,害怕结局,害怕依赖。害怕当欢笑停止,当餐桌空旷,当笑话和美好时光消失时,生活就变得平淡无味。所以,他们与他人相处只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或享受,只要一切看似美好,只要生活是愉快的。他们在自私与极端自我利益中挣扎。我想这也解释了为何酒吧里桌子满满,而医院探望室却空空如也;这也解释了在我们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为什么有人会抛弃我们。
但许多人在阅读这些文字时可能会说,尽管我们这一代存在这些问题,一切其实都变得更容易了。如今,我们不再用电话或手机拨打,而是利用免费网络通话和视频会议来实现同样的沟通。但我会问,有多少人真正如此?绝大多数人满足于文字,因为文字容易被操控。很多话可以不必担心真相,不必在乎对方是否在笑,是否在哭。环顾四周,人们虽然聚在一起,却依然紧握着手机。他们看似在现场,却更关心拍照分享到社交网络上炫耀。人们浪费了本该彼此凝视、彼此热爱的时光,享受当下与现场,努力寻找最佳角度来拍摄那难以复制的特殊瞬间。但如果那真是特别的时刻,他们早就不会忙着拍照了。当某件事真正难以忘怀时,我们忙于享受它,甚至连拍照的念头都抛诸脑后,因为倾听对方的声音、身临其境、亲吻、拥抱、共同享受才是最重要的。
过去,当我们打个电话时,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那是一种牺牲。接到电话、听到对方的“喂”,都足以证明那个人真的在想念我们、在乎我们、感受到我们的缺席。那时,我们还会写信,花大量时间书写情书,调情也更有趣。那种观察、互相交换目光的时刻,对我们来说充满了神秘感。我们不了解对方的喜好,因为那时我们还不会提前在 Facebook 上查找信息。开启对话总是令人期待,但更令人兴奋的是,那是真实面对面交流,没有太多虚伪的掩饰。为了结识新人,我们必须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勇敢面对世界。而如今,真正的追求魅力已渐行渐远,变得稀缺。换句话说,今天的一切都容易得到,但同样容易被抛弃。我们生活在彼此设定的报废时代。
今天,人们更大声地宣称自己的需求,因此对话也变得稀少,仅仅双方在某一刻有一点点愿意付出。如今,我们有了各种交友应用程序,把人们看作橱窗里的商品。我们抛弃了内在的价值观,越来越努力地改善外表,因为在这种肤浅的关系中,我们没有时间展现更多。重要的始终只是追求美貌、掩饰年龄、培养一些过时的偏好和品质,就像在面试中说自己是完美主义者那样。于是,我们约会、聊几句,那些曾经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并被视为珍贵的东西,如今变得轻易获得,却少了几分珍视。无论与谁在一起,只要最后能尽情享乐,夜晚就算是成功了,我们便可以抛开紧张。一切来得快、发生得快、消逝得快,就这么简单。
我们依然单身,但却误以为自己从未孤独。我们对现状甘于将就,内心却渴望更多,渴望丰盛。但我们依然继续生活,只因害怕孤独而接受寥寥无几的温暖。也许没有人意识到的是,尽管我们做出种种选择,未来终将失去美好,人们会更加习惯于抛弃和不珍惜,只追求表面的虚荣。我们的命运将异常残酷,因为我们会发现自己成为被丢弃、无人问津的物品。因为我们内在本该如此重要的东西,反而被我们自己训练成了平凡。最终,我们真的会陷入彻底的孤独。依然单身,但不再生活在孤独的幻觉中,而是被彻底遗弃。
在科技大量介入的今天,我们正逐渐失去真实感,活在虚拟现实中。我们以为生活中的一切都必须像光速般迅速发生,就像一封电子邮件或一条 WhatsApp 消息那样快捷。我们把一切都加速,匆忙地奔走,失去了理性,当本应学会更加平静地享受生活的时刻到来时,我们却再也无法停下脚步。我们需要重新学习如何慢慢享受每一个时刻,如何重视并珍惜身边的人,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和爱情。
事实是,如今的爱情关系更易短暂,因为我们总是急于尽快体验生活中的每一分美好。它们终将结束,因为一切都发生得太快,失去了那份魅力。而现在,我们不再试图挽回什么。在第一次出现问题或失望时,对方就匆匆拨打下一通电话。我们再也不愿付出努力,因为在看到是否值得之前,我们已经全然投入、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尊。当有人试图慢下来时,对方常常不理解,急忙去经历另一段能满足即时欲望的关系。但这真的是必要的吗?非得如此吗?而那些以填补关系空缺为借口,选择欺骗的人呢?有趣的是,那些欺骗别人的人往往又不愿意自己被欺骗。换句话说,他们只想独占一切,不愿与他人共享。而我们却在不断迷失于自己的欲望之中。
许多人依然如此,总是为各种紧急情况辩解,把一切都当成急事。急于生活似乎成了唯一的目标。但是,究竟什么才算是生活?我们在这无休止的追求中到底该走多远,才能只追求那些美好的东西?我们能否长久地生活,而不失去对生活简单美好瞬间的感受?在艰辛努力中,我们什么时候能明白,生活不仅仅是欢愉、性爱,生活远非那些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炫耀的多彩世界?我们何时能明白,我们正在迷失在所谓自由之中?何时才能学会,科技确实拉近了彼此距离,但身体上的接触却永远不可替代?我们不能停止互相凝视对方的眼睛;我们必须拥抱自我成长,而不轻易贬低那些永不过时的东西。
我希望人们能不断体会到,一个真诚的微笑远胜于“=D”。面对面告白、一个拥抱、几句真挚的话语,比那“爱心”符号或“S2”更加珍贵。我希望大家不要用虚假的“哈哈哈”代替对方那悦耳的笑声。我们需要在虚拟世界中保持亲密,但更应在现实中握手言欢。外在固然重要,但内心的世界更为震撼。伤害别人、把人当作物品抛弃之前,我们永远不该忘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颗跳动的心,尽管受过伤、曾被质疑,但它只等待着真正被爱护的那一刻。我们不只是想要一条被阅读和回复的信息,我们渴望被看见,被真诚回应。我们仍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奔波,虽然非常投入,但也需要学会欣赏等待的甜美,体验无所畏惧地生活。我们必须学会修剪那些可能让我们迷失自我的自由。生活本应是去体验,而不是单纯拥有。愿我们永不迷失于幻想之中,永远保持真实自我。我们不能让自己被他人肆意挥霍的自由所囚禁。我们应得爱情,应得更多的宁静和尊重。我们应当慢下来,好好地生活。那些匆忙的人可以擦肩而过;最终,我们都将在同一个地方相聚。